中国古代史论文_明初至清中叶宁夏地方治理研究(2)

来源:地方治理研究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2年02月10日 19:04:20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第三节 明初至清中叶宁夏士绅群体的治理贡献 一、宁夏士绅群体的地方事务管理贡献 二、宁夏士绅群体的地方文化建设贡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

第三节 明初至清中叶宁夏士绅群体的治理贡献

    一、宁夏士绅群体的地方事务管理贡献

    二、宁夏士绅群体的地方文化建设贡献

结语

参考文献

附录

致谢

个人简介

文章摘要:明初至清中叶宁夏地方社会变动剧烈,宁夏辖区实现从“军政”向“民政”的转变历程。中央政府与地方力量,共同推动宁夏辖区卫所建制、水利治理、儒学教育、方志纂修、坛庙信仰的治理变化。明代,中央政府在宁夏镇辖区设置卫所,以长远获取明蒙对峙优势地位。宁夏镇辖区卫所防御体系,经历了良好发展到逐渐衰败的演变趋势。清前期,在中央推行卫所变革政策、社会局面动荡不安、经济恢复发展需求、周边民族关系缓和因素作用下,中央政府逐步完成宁夏府辖区卫所建制与官职系统变革工作。宁夏府辖区卫所变革对管理系统、税收程序、儒学教育治理方式,产生重要影响。明初至清中叶,宁夏平原地区水利治理重要性表现在自然环境特殊性、治水历史悠久、统治者与地方官高度重视方面。中央政府以设置机构、委派官员、制定政策、提供资金举措治理宁夏平原水利事业,地方力量分别以管理者、协助者、参与者身份参与宁夏平原水利治理事业。宁夏平原水利治理在治水技术走向完善、水利管理制度系统化、治水资金供给稳定、治水规模扩大方面成效显著。水利治理过程中还隐藏着淤泥堆积渠道、水利资源争夺、基层管理系统腐败的治水问题。明初至清中叶,中央政府规定办学模式、师资力量、招生数量和推行尊孔重儒政策指导宁夏儒学教育发展,促使宁夏儒学教育形成学校数量多、种类齐全的格局。宁夏地方力量以广修设施、筹措资金、管理教育举措,实现治理宁夏儒学教育事业。儒学教育在教化民风、培养人才、改造结构方面对宁夏地方治理产生影响。宁夏儒学教育治理形成儒祭特色明显、地域差异性大、官方控制性加强的地域特色。明末清初,宁夏镇(府)方志纂修在吸取施政智慧、教化民众、保存地方文献方面与地方治理关系密切。宁夏地方政府在方志纂修过程中,以组织纂修群体、管理纂修思想、规范纂修内容举措,强化地方治理能力。明初至清中叶,宁夏地方政府极力发挥坛庙信仰保佑军事活动胜利、繁荣商业经济、保障农业生产顺利、维系社会稳定的治理功能,并通过修缮坛庙设施、筹集坛庙资金、组织坛庙活动举措,实现治理宁夏民众坛庙信仰的目标。宁夏地方力量在增强军事防御、增修基础设施、建设水利事业、发展屯田经济、赈济民众、发展文化事业、整改社会风貌方面,作出了卓越治理贡献。

文章关键词:

论文DOI:10.27754/d.cnki.gbfmz.2021.000069

论文分类号:D691.2;K248

文章来源:《地方治理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dfzlyj.cn/qikandaodu/2022/0210/655.html



上一篇: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论文_《地方治理研究》首
下一篇: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论文_《地方治理研究》被

地方治理研究投稿 | 地方治理研究编辑部| 地方治理研究版面费 | 地方治理研究论文发表 | 地方治理研究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地方治理研究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